第10章 一吃就胖小语晨

  政策开放了,门路自己找。

  两个小儿子读书不争气,先后下学回了家。也不是他们智商低,而是他们完全不听老头子的话。他们正要读书时,“读书做官论”刚好被批得体无完肤。书读得再多兴许还是衣不蔽体,没读书的照样做官,官还越做越大,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就是个普通的纺织女工,还有满手老茧的陈永贵。东北一个卖货的李素文,只因秤杆子把的准,也当上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。劳动还真比读书光荣了。武器的批判比批判的武器更有力,苟全福的迂腐说教在儿子面前怎能不苍白无力。

  但是,劳动纵然光荣,它也辛苦。对这种辛苦的光荣,两个儿子丝毫不热爱,他们只渴望天上有馅饼掉下来。苟全福还没满五十岁,身体挺硬朗,三根光棍捆在一起打得死老虎,天上哪有馅饼掉进他们的怀里,党和政府的救济和温暖也轮不到他们。

  苟全福带着儿子们在承包地里拨弄了一年,解决了填饱肚子的问题。红苕、稻谷的产量再高,也换不到几张大团结的票子。苟全福的血管里流着祖宗的血,又经过风雨读过书,眼光自然比乡邻们远大。眼前的机遇让他手脚发痒,他决心发家致富,重整祖上的雄风,在经济上也打个翻身仗。田里刨不出金子,就同两个儿子一道搞小商小贩。贩蔬菜、贩水果、贩鸡、贩鸭、贩鱼……,什么赚得到钱就贩什么。从乡下收了贩到集镇上,又从这个集镇贩往那个集镇,那里有利可图就往那里钻。一根秤杆子东钻西钻,还真钻出了一点门路。

  乌溪河有几种特色鱼:朱红鲦子、翘嘴白、桂花鱼、娃娃鱼,水库大坝一截流,它们被隔在了水库上方,下游绝了种,身价随之水涨船高了。县城、市府的食客多,听说是乌溪河水库的鱼,没人还价钱。尤其是娃娃鱼,它其实不是鱼,而是濒临绝种的两栖动物,一旦珍稀便成了美味,价格一百两百的随意喊。捕鱼的捞得少,赚不了多少钱,贩鱼的批量大,却从中赚了不少。虽说尝了点甜头,他们家底薄,蜗居多年的牛栏屋要掀掉,儿子大了要成家,这样小打小闹猴年马月才成气候。何况这些鱼越来越少,贩的人却越来越多,盈利空间逐步缩小,最后便只能混日子了。

  三爷子对小商小贩的成绩都不满意。

  老二苟业富二十出了头,急着挣钱结婚。娶媳妇的硬件已由往昔的三转一听(手表、缝纫机、自行车、收音机)变成了三转一看(洗衣机、电冰箱、摩托车、电视机)。形势逼人,没钱不行。他鼓动父......

  

  问情月色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